中国纪实摄影的开拓者是谁??




在摄影被引入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2113,5261个主题大多局限于肖像。然而,一些人开始走向社会,用1653照相机记录社会事件和反映民俗。

首先,洪榕给中国工人拍照

洪榕是早期纪实摄影的杰出代表。洪榕(1828 ~ 1912),广东象山人,清末改良派。他1847年在美国学习,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是中国第一个从美国高等学府毕业的人。

洪榕是第一个利用摄影与外国谈判的外交官。他曾是中国驻美国和秘鲁的副大使。在一次关于中国工人条约的谈判中,他用照片来争取外交权利和维护中国工人的利益。

1873年,秘鲁派遣一名特使到中国,与中国签订了一项招募中国工人的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听说在秘鲁的大量中国工人受到了不人道的待遇,因此计划拒绝秘鲁的请求,但很难找到任何证据。因此,处理此事的李鸿章任命洪榕到秘鲁调查当地中国工人的情况。容闳抵达秘鲁后,“调查将于3月迅速完成”。后来,他把报告和自己拍的24张照片送回了中国。这份报告和24张照片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工人在秘鲁遭受的虐待和歧视。

许多年后,洪榕在回忆录中描述了这些照片的拍摄过程:

每一个中国工人的背都被鞭打,并被烙上伤疤。

人们不忍看,余就是把这张照片,一张一张地放在世人的眼前。

这部电影是在夜间秘密拍摄的,除了遭受酷刑的中国劳工之外,没有人知道它。这几名中国工人也是通过秘密通知来的,并私下预约了。

秘鲁中国工人的车间是一个畜牧场。这一领域的各种野蛮行为是无法理解的。摄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有了这个确凿的证据,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辩护的余地。

洪榕站在祖国和民族的立场上,把摄影作为揭露罪行和伸张正义的手段,从而赢得了外交斗争。

二、梁世泰拍摄北洋舰队

广东人梁世泰是中国早期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

1885年(光绪十一年),春亲王被任命为海军大臣,前往天津巡视海防。为了加强宣传和建立势头,摄影师梁世泰被特别召集到部队拍摄。几天后,梁世泰拍摄了《广海宫殿后楼外景》、《皇宫到天津视察海军帅旗舰》、《中国军舰平原》等新闻纪实照片。

这些照片,是从官兵、组织结构、规模等不同角度拍摄的。北洋舰队的一员,受到了春王子的称赞,并于次年由春王子赠送给皇帝。

这是照相馆的照片第一次进入法庭。

3.东陵摄影案

1909年,清政府举行“峰岸仪式”,将已故慈禧太后的灵柩移至东陵。由于巨大的成本和国内媒体的关注,各大报纸和杂志都非常渴望获得现场的“仪式”网站的照片,但苦于严格的戒严法和不能进行摄影采访。

天津“傅生”摄影工作室的老板尹绍庚(音译)在看到国内的报纸和杂志没有能力进行摄影采访后,计划为这个“仪式”拍照。于是,尹少庚和他的弟弟尹沧田等四人买下了直隶总督的仆人段芳,并混入了仪式队伍。他们一路上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

后来,当灵柩接近龙恩堂时,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尹少庚等人开始拍照。他们的行为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统治者对这一事件非常愤怒,并逮捕和定罪尹少庚和其他四人。

清政府的这种做法受到了舆论的谴责。革命党出版的《时事画报》这样评论:“根据欧美国王的形象,到处都挂着。这不被认为是不雅的。今天,满洲政府拍了一张照片,并监禁了十年。专制,专制在这里,足见一件事。这是晚清的一大冤案——东陵照片案。四、晚清时事相册

清末,反映时事的照片在社会上非常流行。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涉足时事摄影。

为了把时事照片介绍给更多的观众,在有限的印刷条件下,“相册”应运而生。它采用装裱粘贴的方法,将编辑好的成套照片制作成相册出售。

清末时事相册内容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例如,1909年拍摄的专集《北京-张家口铁路摄影》记录了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北京-张家口铁路的过程。它分为上卷和下卷。第一卷包括詹天佑等人的肖像,以及86张公路沿线修建和竣工后的隧道和桥梁的照片。在第二卷中,共拍摄了90张照片,分别是京张铁路开通仪式、政府官员出席仪式以及在南口举行的茶道仪式。整张专辑都有很强的纪实和新闻特征。

五、陈万里与“十三人紫禁城”

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这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从历史舞台上彻底退出。北京灯光协会的摄影师陈万里用他的相机记录了这一历史性事件。1928年,他编辑出版了《十三人紫禁城》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纪实摄影作品集。这显示了陈万里对摄影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正如他在《小燕》一书中所写:

被废黜的溥仪皇帝离开皇宫后,我跟踪了宪兵和公安机关在扣押期间拍摄的照片。在100多张照片中,有84张被选中,这本小册子被制作出来了。这种信心能为未来的历史数据保留多少?

朴素、真实、自然的记录是陈万里“为未来保存史料”思想支配下的自觉意识。这本小册子将真实地向后代展示紫禁城发生的政治变化——太监们准备离开皇宫,宫女们接受检查,军警人员忙着封锁皇宫。

六、民间纪实摄影的先驱

1934年,当达赖喇嘛去世时,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祭祀仪式管理机构。一个25岁的年轻人带着他自己的旅行费用,计划跟着他们步行去西藏。这个年轻人就是庄学本,他以民间纪实摄影而闻名。

在《西行十年》中,庄学本讲述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我们从天巴去了冕宁,然后从西昌去了大凉山。这也是一次令人激动和有趣的旅行。我装扮成他和邮递员的伙伴,走进山里,每天翻过山,呆在野蛮人的家里...

到达昭觉的那天早上,我们经过了三湾拉丁河。一群拿着枪和刀的人挡住了我们的路。他们大叫着跳了起来。形势非常严峻。在我们从背包里拿出盐、针和线,给他们钱买路后,他们非常满足于给我们一个生存的机会。

昭觉是一座空城。除了县政府,只有两个汉族人和三个野蛮人。我有一台留声机。当野蛮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记录时,他们认为机器里有鬼。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这座城市。在看到奇迹和钦佩之后,我有充分的机会和他们一起拍照或参观。

这项种族调查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拍摄。一路上,庄学本拍了很多照片。他把这些照片寄给上海的《申报》、《良友》画报和《中国》画报出版,引起轰动。回到上海后,他出版了专著《羌戎调查》,并在南京举办了个人电影展。

庄学本的第二次边疆之旅是在1935年。今年,他被国民党政府聘为摄影师,护送九世班禅喇嘛特别行政公署。庄学本在青海玉树期间,参加了塔尔寺和拉卡拉姆寺的盛大法会,并在青海进行了四次短途旅行,考察了互助、乐都、海北的土耳其地区和贵德的蒙藏地区。旅途中拍摄的照片相继发表在《好朋友》和《中国画报》上。

此后,庄学本花了3年时间视察了西康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他在西康的电影节在战时的重庆、成都和雅安引起轰动。超过10万人参观了电影节。

庄学本一生拍摄了数万张民间纪实照片。这些照片将当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尽收眼底,涵盖了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自然生态、文化、宗教、风俗等。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藏族女孩发出爽朗的笑声,独特的葬礼仪式,彪悍的彝族人争相结婚...

庄学本的民间纪实摄影实践充分发挥了摄影的记录功能,在中国现代摄影史上具有开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