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纪实摄影,只要是真实记录就是纪实摄影了,嗯,我们拍摄的大多数照片,其实都是纪实摄影。但是,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365狭义的纪实摄影是什么呢?
1,根据摄影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和定义,纪实摄影,是指拍摄的对于人类有普遍意义普遍情感的人的照片,具有重大的社会主题意义。
首先,要是拍摄的人的照片。你拍摄了风景啊,花卉啊,猫狗啊,虽然也是纪实,但是,不属于狭义的纪实摄影。
其次,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普遍的情感。比如说,你经常拍摄的纪念照,到此一游的,没有普遍的意义和情感,因此也不算是纪实摄影。但是,比如说,你拍摄了一件好人好事,或者父母教小孩子走路的感人画面,清洁工人的工作,那么,这个可以符合纪实摄影。
上面这一本书,可以让大家对纪实摄影的定义和内涵产生巨大的改变
再次,要有重大的社会主题意义。如果以这个标准,你拍摄的父母教小孩子走路,清洁工人,往往也不算是纪实摄影了,或者说,是品味较低的纪实摄影。
2,纪实摄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决定性瞬间和非决定性瞬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
布列松以及玛格南,他们的纪实摄影,往往瞬间构图都很完美,构图很有意思。
弗兰克啊以及很多其他的纪实摄影家,往往不太在乎构图瞬间的完美,也不在乎有明显的重大社会意义或者普遍的主题,构图不咋样,意义模糊,不过,这类纪实摄影作品,就如《巴黎圣母院》或者《红楼梦》一样,反而更加真实准确的留存了一个时代的纪实。
焦波的俺爹俺娘,你看了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对纪实摄影的定义产生极大的改变,噢,其实,记录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是伟大的纪实摄影,正所谓以小见大嘛
3,伪纪实,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所拍摄的所谓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是伪纪实。
伪纪实有几个特点:a,其实是摆拍或者组织导演的,预演过的,不过拍出来看起来很真实。b,以美为美,不是以真为美。c,虽然有鲜明的主题和情感,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社会意义。
伪纪实,比较有名的摄影大师有何籓这样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世界著名纪实摄影大师呢!其实,这个人是画意摄影家,当然,在纯正的纪实摄影来看,在摄影理论界来说,画意摄影是不可能会出大师的,嘿嘿。用镜头记忆你认为有价值或有意义的瞬间,在通过照片或文件等形式表达出来。 纪实摄影是从实情出发,摄影出真正意义上所呈现的景色与资料
纪实人像摄影,就是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拍摄人像的一类摄影,是纪实摄影与人像摄影的交集。
纪实摄影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记录,因而纪实人像既属于人像摄影范畴,又具有新闻摄影的性质。不过一般的人像摄影着重于艺术性和观赏性,而纪实人像摄影更着重于思想性和社会性,因而后者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并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所以,纪实人像应该记录人在历史中的命运,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将来,都具有无上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去关心人民大众关心的人和事,而不是去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第二要思想敏锐,随时对发生在周围的人和事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并用相机纪录下来,做到眼到手到,这有一个磨炼的过程。由此可看出,纪实人像摄影的表现手法类似于报道摄影。下面就纪实人像的拍摄方法介绍于下:
一、器材的选择。纪实人像摄影一般都是快照,要求在突发事件进行状态中抓取人物典型瞬间,揭示人和事件本质。有拍摄距离近,景深要求大,拍摄要求快等特点。因此多用标准或广角镜头,一般选择一只24-85mm广角变焦镜即可。通常拍摄时应使用现场光拍摄,当然有时必须在室内暗弱光下拍摄时也可使用闪光灯,但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由于纪实人像摄影多是利用现场抓拍,所以,宜选用ISO200 或ISO400等快片拍摄。
二、快速对焦。一般对移动中的人物可采用区域对焦或和被摄人物同步进退的方法,保持固定焦距对焦。但如果被摄人物的位置不动或预知他们肯定要出现在某个位置上就采用定点对焦。纪实摄影中的人物是自由人,不受摄影者支配,因此,快速对焦是纪实人像摄影的基本技术。
三、快速抓拍。不能干涉被摄对象,只能运用摄影者高超的抓拍或偷拍技术,摄取被摄人物的最佳情节瞬间。此外,在不干扰被摄人物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被摄对象拍摄,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四、独幅与组照皆相宜。纪实人像摄影既可以用一幅形象、主题自成一体的照片来表现,如李晓斌的《上访者》;也可用一组照片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一个主题思想,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等。前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而组照则要求以某一个特定的人(或一群人)和特定的地点为中心进行连续拍摄,拍摄前还要拟订拍摄计划:如需要拍摄哪些镜头、用哪一个镜头作压题照片、哪些内容需要用文字来描述,而且拍摄过程中要随时发现和补充新的素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