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陇头乡,建于明末初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乡民为建设桑梓,代代辛劳,辈辈奋进,承先启后,薪火相传。乡史上有一件事为乡民一直传颂着,这件事成了家乡传统节日来源,它就是陇头正月二十二。
一、正月二十二的由来
正月二十二是怎样来的?这要从“大德”显圣灵退贼兵说起。乡民流传着这样一件事,在距今300多年前,郑国胜(乡民称其国胜贼)带兵攻打陇头寨时,乡民崇心供奉的南门大德老爷显圣灵,把乡寨变成一座大山,且天空浓雾弥漫。使郑国胜的兵马晕头转向,不得近前。国胜不信,说明明前面就是陇头寨,怎么会变成这样?便改日再来,但也出现同一现象,几番如此,国胜不得不拜服,并扬言,请大德老爷显灵还原乡寨给他看,他决不再伤害乡寨及民众。于是,大德老爷显威灵,顷间,烟消雾散,大山消失,陇头乡寨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国胜见状,敬佩不已,特题书“洋洋如在”牌匾敬赠大德老爷。大德老爷从此更受崇拜,有求必应,神恩浩荡,庇佑着乡民及四邻黎民。据说那次大德显灵退贼兵,是农历正月二十二,乡民为感谢神恩,报功崇德。当天夜里,载歌载舞,虔备祭品,敬拜大德老爷,该夜满寨香火通明,热闹非凡。历史上称为“陇头正月二十二夜”。每年到了这一天,乡民都要虔诚敬拜大德,以谢神恩,这风俗一直延续着。“陇头老热廿二”,成了远近人们的口头禅,后来乡民特把每年正月廿二定为敬念大德老爷的“陇头传统节日”。到了近代,纪念“传统节日”更加隆重,乡里组织了文娱队,有英歌、大锣鼓,以及其它各种文娱节日。该天在全乡游行展演,出门在外的海内外乡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家团聚,参加纪念传统节日,敬拜大德老爷,四邻乡民也都来看热闹。真是普天同庆。从此,大德神恩家喻户晓。大德神恩深入人心,大德老爷成了陇头乡民的精神支柱,大德精神一直凝聚,团结着陇头乡众,一直鼓舞着乡民奋进向前!
二、正月二十一夜拜伯公
正月二十一之前,陇头乡的五个自然村落的村道口上,都搭起了高大的彩门牌坊,上挂春联。每付对联都以“陇头”冠首,其中,各嵌有一个“春”字,它充分展示了陇头人迎春,闹春的豪放激情。正月二十二迎大德老爷的前一晚上,即二十一晚上,要拜“伯公”(“伯公”是潮汕人对土地神的称呼,农历三月廿九是伯公生日。陇头的“大德老爷”,其实属于土地神,是“伯公”,但潮汕人对神仙的称呼统称“老爷”,因此,“迎大德老爷”,很多时候也称“迎伯公”)。这个晚上热闹非凡!许多的海外侨胞以及外出工作者都会节日前回到家里一起团员,共同过节。
“老爷”是潮州地区的守护神,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三山国王”。在广东有很多地区都信仰这个“三山国王”,主要都是潮州潮汕人和客家人。“迎老爷”的主要对象就是“三山国王”,当然也有些地方,会加入自己村镇的土地神,或者娘娘等神仙,但是“三山国王”是必不可少的。
“老爷”在潮州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的守护神,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在一个镇内每日一村各村轮流“闹热”(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且迎老爷。
“迎老爷”是一个祭祀活动,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路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迎老爷”是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迎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
迎大老爷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赢老爷赢平安,一方面我们那里迷信,一方面这是祖先留下来的风俗。新年的时候迎老爷也热闹,我觉得还不错。这是一种信仰,那些“老爷”都是有历史伟大功绩的人。如果说这是迷信、那佛教、道教、基督教这些也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