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安顺市,也即黄果树的所在地。 那里每走一里就有一处景点,拥有国家5a级景区2个,还有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但是经济不太发达,故知名度不高。同时也是贵州百灵的老巢。作者:辛夷坞 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字 数:320000 版次: 1 页数:315 印刷时间: 2007/08/01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05416772 包装:平装 定价:25.00元 经典语录 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然而月亮再亮,终究冰凉。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即将失去,或终将失去的青春岁月。 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毕夏普《一门艺术》 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 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 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1826年最早的照片,日光画,曝光8小时。
1844年,出版了第一本摄影画册,自然的画笔。
1850年,第一次拍摄空中照片。
1853年,一幅磨坊着火的照片成为第一张新闻照片。
1857年,第一台放大机问世。
1861年,第一张彩色照片。
1870年,镜头中出现了快门。
1925年,莱卡相机量产。
1932年,f64小组成立,曝光表问世。
1963年,柯达生产了第一台傻瓜相机。
1978年,柯尼卡发布了第一架自动对焦相机。
1981年,索尼公司生产了第一架商用无胶卷电子相机。
1982年,lomo相继问世。
1989年,photoshop软件出现。
2000年,照相手机出现。摄影可以分成记录摄影与艺术摄影两大类 艺术摄影:人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得到的摄影作品,被称为艺术摄影作品。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 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艺术摄影的分类: 艺术摄影根据目前比较通用的分类法,大体可以分为:人文摄影、风光静物摄影、探索性摄影三大类。其中探索性摄影包括了一些新涌现的、暂时无法归类的摄影作品,如:行为艺术摄影、lomo、电脑合成摄影等等。 人文摄影又分类为:纪实性的人文摄影(简称纪实摄影)、非纪实性的人文摄影(如:电视、电影的画面,写真,某些商业摄影等等,有时又被简称为人文摄影,不过是狭义理解的)两类。 人文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目前通常是艺术性的摄影活动才用到这个名词。(纯记录性的摄影,虽然有些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但是习惯上已经列入文献或资料类的记录摄影去了。 ) 纪实摄影也分类为: 街头摄影、农村摄影、民俗摄影、揭露摄影等等。 纪实摄影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作者有着明确的艺术创作动机与手法、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进行创作的摄影及其作品。它与文献资料记录摄影的区别仅仅在于作者是否有着明确的艺术创作动机与手法。 非纪实性人文摄影(人文摄影.狭义)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商业摄影等 摄影分类意义的说明: 1、是为了了解不同的摄影门类所具有的不同的规律、要求、特点、审美特色,便于交流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不是要摄影爱好者过多地纠缠于分类的争论之中。 2、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各种摄影艺术门类,不要给它们加上一些他们所无法承担的任务,然后再指责他们没有做到。也不要剥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和美学价值。 例如:由于纪实摄影是一种艺术摄影,而布勒松是纪实摄影大师,是街头摄影的开拓者,因此,他的摄影活动完全是一种艺术创作。他所说的“决定性瞬间”既不是二战胜利,也不是卫星升空。仅仅是人和人的活动在一种特定的瞬间所能体现出来的特定的美感而已。我们过了二十年、三十年再来看布勒松的作品,也不能要求从中看到当时法国社会的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或者认识价值。那样就太苛求大师了。同样,如果我们否定纪实摄影的艺术和美学价值,我们就太贬低大师了。 3、摄影的分类是摄影进步的需要,是摄影不同门类之间和融相处、共同促进的需要。混淆分类或者取消分类会造成评判上的混乱,不利于摄影的繁荣,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倒退。 4、分类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有的照片本身就具有双重意义、甚至多重价值。如:记录摄影中的科学资料作品、文献资料摄影作品,有的艺术价值很高,就可以作为艺术照片中的纪实摄影作品来看待,参加比赛,获取奖项。同时又不影响它的文献价值或科学价值。如:一些领袖活动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摄影,很多作者最初只是出与记录历史的目的,作为文献资料而拍摄的,但是,其中不少因为艺术价值高,成为纪实摄影的经典之作。 再如:有些航拍照片,本来是用于科研目的的,但是艺术价值高,也可以作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来看待。 最后说一下新闻摄影的问题。新闻摄影不是按我们上述分类办法分出来的一个门类。它是按功能、作用分出来的。因此,与上述分类有点交叉、重叠。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应该是传媒工作者所拍摄的、在传播媒体上广为传播了的摄影作品,才能称为新闻摄影作品。不是记者拍摄的、但是经过媒体确认了具有新闻价值、并且发表了的,也可以称为新闻摄影作品。 但不能说,所有人拍摄的、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未经媒体确认并加以传播的摄影作品,都可以称为新闻作品。象东南亚海啸时很多游客拍摄的东西,如果没有发表,只能暂时作为记录摄影的资料,等待人们去认识和发掘吧。当然,作为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可能已经过摄影分类很复杂也很细化。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摄影分类。按照照片的种类就可以分为风光摄影、人文纪实、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生态摄影等。还可以更加细化分类,如:时装摄影,产品摄影,美容摄影,珠宝摄影,形象代言摄影,建筑摄影,室内摄影,酒店摄影,菜肴摄影,食品饮料摄影,插图摄影,商务摄影,会议摄影,工业摄影,家具家纺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