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本质是写实的。摄影当然可以象绘画那样组织各种各样美丽的画面,但比较而言,对其建立在写实本质上的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能更为重要。纪实摄影在中国广受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纪实摄影在充分地利用摄影的写实功能;而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无不是因为其充分地体现出摄影在写实方面的特殊威力。但是,对写实摄影在主题表现方面的技术技巧问题,大家研究得还不够充分,系统地归纳更少,这正是我想以这个重要的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本意。
由于版面所限,我不想在此过多地谈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纪实摄影,什么是新闻摄影等。我只想围绕写实性摄影的特性来谈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技巧,及相关的理论分析。为了我和大家都轻松一点,我不想象写书一样宏观规划,陆续展开,而是相对随机地谈,大家有了问题,可以随时来信,我们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写的是“写实摄影”,而不是人们早已习惯了的纪实摄影或其它称呼。我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上述的一些争议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大家一开始就意识到,我们要谈的所有问题,全部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之上的。那些绘画或其它平面艺术谈了很多,有成套理论的东西,我不想在此过多涉及。
写实摄影的基本操作,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非艺术的拍摄,都是直接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上形成的所有影像,包括所有细节,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本来的样子。对此人们甚至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就是拍摄到画面上的所有东西,不能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其实,这正是所有写实类摄影的基本特征。
如果与绘画去比较,可以认为,写实类摄影是用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方法,去最终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其突出的特点,是现实情境的有机组织(甚至是瞬间组织);而绘画则是着意描绘理想的画面,并通过各种渲染手段,去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
有几点一定要弄清楚,这将在我们今后的讨论中不断深入:
1、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而非经过构思最终形成的影像;
2、 捕捉某一瞬间,而非雕琢一个画面;
3、 情境的瞬间组织,而非精心设计安排。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捕捉自现实生活的景象,以及在瞬间定格的画面,一定是为某个主题服务的,而绝非捕捉到什么算什么。
图例参考
奥斯卡奖是对电影制作行业中各个特殊领域内杰出工作的奖励。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每年颁发一次。
没有人知道奥斯卡奖是怎么命名的,但有一传说;20世纪30年代的第一次研究院奖项颁奖仪式上,一位秘书说金像看起来像她的叔叔奥斯卡,名字就这样定了。以后的奖励一直被称作奥斯卡奖。
现在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电影奖。
----
奥斯卡奖是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中评为在电影制作某一特殊领域卓有成就的电影和人物。
主要奖项是;
最佳图像最佳化妆
最佳男主角最佳短片(动画)
最佳男配角最佳短片(真实表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纪实片
最佳女配角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奖
最佳编剧荣誉奖
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音响最佳音响效果编辑
最佳电影编辑最佳音乐
最佳服装设计
----
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应该说是 沃尔特·迪斯尼。他的工作生涯中创下了32次获奖的记录,其中包括动画、真实表演的纪实片和特殊效果。他还得到过6次的荣誉奖。“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80多年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
说法一: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说法二: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说法三: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当前奖项: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1928年至今;最佳导演奖(Best Directing)——1928年至今;最佳男主角奖(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1928年至今;最佳女主角奖(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1928年至今;最佳男配角奖(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1936年至今;最佳女配角奖(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1936年至今;最佳原创剧本奖(Original Screenplay)——1940年至今;最佳改编剧本奖(Adapted Screenplay)——1928年至今;最佳艺术指导奖(Best Art Direction/Interior or Set Decoration)——1928年至今;最佳摄影奖(Best Cinematography)——1928年至今;最佳视觉效果奖(Visual Effects)——1963年至今;最佳剪辑奖(Film Editing)——1935年至今;最佳原创音乐奖(Original Score)——1934年至今;最佳歌曲奖(Best Song)——1934年至今;最佳音效奖(Sound/Sound Mixing)——1930年至今;最佳音效剪辑奖(Sound Editing/Sound Effects Editing/Sound Effects)——1963年至今;最佳服装设计奖(Costume Design)——1948年至今;最佳化妆奖(Makeup)——1981年至今;科技成果奖(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s)——1931年至今;最佳动画长片奖(Best Animated Feature)——2001年至今;最佳动画短片奖(Animated Short Film)——1931年至今;最佳实景短片奖(Live Action Short Film);最佳纪录长片奖(Documentary Feature)——1942年至今;最佳纪录短片奖(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1941年至今;最佳外语片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1957年至今
荣获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有:《宾虚》(1959)《泰坦尼克号》(1997)《指环王:王者归来》(2003)
获奖最多的演员:凯瑟琳·赫本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后4度获奖,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她是美国精神的象征,美国人自然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荣誉。“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80多年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显著成就给予表彰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
说法一: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说法二: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说法三: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到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当前奖项: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1928年至今;最佳导演奖(Best Directing)——1928年至今;最佳男主角奖(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1928年至今;最佳女主角奖(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1928年至今;最佳男配角奖(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1936年至今;最佳女配角奖(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1936年至今;最佳原创剧本奖(Original Screenplay)——1940年至今;最佳改编剧本奖(Adapted Screenplay)——1928年至今;最佳艺术指导奖(Best Art Direction/Interior or Set Decoration)——1928年至今;最佳摄影奖(Best Cinematography)——1928年至今;最佳视觉效果奖(Visual Effects)——1963年至今;最佳剪辑奖(Film Editing)——1935年至今;最佳原创音乐奖(Original Score)——1934年至今;最佳歌曲奖(Best Song)——1934年至今;最佳音效奖(Sound/Sound Mixing)——1930年至今;最佳音效剪辑奖(Sound Editing/Sound Effects Editing/Sound Effects)——1963年至今;最佳服装设计奖(Costume Design)——1948年至今;最佳化妆奖(Makeup)——1981年至今;科技成果奖(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s)——1931年至今;最佳动画长片奖(Best Animated Feature)——2001年至今;最佳动画短片奖(Animated Short Film)——1931年至今;最佳实景短片奖(Live Action Short Film);最佳纪录长片奖(Documentary Feature)——1942年至今;最佳纪录短片奖(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1941年至今;最佳外语片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1957年至今
荣获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有:《宾虚》(1959)《泰坦尼克号》(1997)《指环王:王者归来》(2003)
获奖最多的演员:凯瑟琳·赫本1934、1967、1968和1981年先后4度获奖,4次都是最佳女主角。她是美国精神的象征,美国人自然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荣誉。学院奖(Academy Awards),别称奥斯卡(Oscars),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是美国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也是美国国内最受互联网纾瞩目的奖项.
泰坦尼克应该最多把